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這些新建的小區的水、電、網絡等配套設施齊全,但不少小區沒有配套建設信報箱,出現了一系列“信難題”—
小區信難題,何時能解?
投遞難:費時費心又費力
5月21日,細雨瀝瀝,騎著電動車,記者跟隨大田縣郵政局郵遞員肖玉花一同送信。
上午8點15分,肖玉花穿上雨衣,背著一大包信件出發了。“我負責城關東面的這片區域,今天要送包裹、普通信件、銀行對賬單、法院文書等共100多件。”肖玉花說。
來到新建的時代廣場小區時,肖玉花告訴記者,由于這個小區樓下沒有信報箱,商鋪也沒有排列序號,送包裹必須按著店鋪的名字一家家尋找,而其他平信就只能放在物業管理處,讓信主自取了。
記者跟著肖玉花送包裹,在商場里左轉右轉,過了十幾分鐘,才找著那家店。送完包裹,換乘了兩回電梯,我們來到該廣場物業辦公室,肖玉花將一疊普通信件交給物業人員。“這個小區的物業不錯,愿意幫業主接收信件,碰到有些不愿意接收的物業公司,我們就只能挨家挨戶送,有時一個投送點,得用半個小時,下午6點半能夠下班那是很奢侈的事。”肖玉花說。
肖玉花負責城關5個片區投遞任務,即雪山北路、鳳山中路雙號、香山路、橋山路、湖山路。每天郵包里的信件、報紙、書刊、包裹約60公斤,每個月工資不到2000元。
記者走訪了大田城關的多個小區,發現僅有錦繡福田小區配備信報箱,但信報箱未按照國家標準將其統一設置在小區入口處,而是分散設置于各個樓道電梯口附近。
“能負責有信報箱的路段,已經很幸運了,只是錦繡福田小區共有13個電梯口,每天跑各個電梯口要25分鐘,如果信報箱能統一設置在小區入口處,那就方便多了。”另外一名投遞員張霞青說,更不好辦的是,現在高層樓房都配有電梯、密碼門,這些關卡將郵遞員隔離在外,得挨家挨戶敲門,真是費時、費力、費心。
收信難:小區住戶抱怨多
一方面是郵遞員抱怨投遞工作不好干,但居住在大田城關的不少群眾因為遭遇收信難,同樣叫苦不迭。
家住文化廣場小區的鄭大爺退休后,讀書、看報成了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小區沒信報箱,不能當天收到報刊,要等到第二天才送到。“每次都這樣,真的很煩心,前幾天訂的《福建老人報》還少了一期。”鄭大爺說。
居住在昌盛花園小區的范女士則告訴記者,由于小區沒信報箱,她為家人訂的《課堂內外》、《健與美》、《演講與口才》等雜志都只能寄到單位,經常會被同事借閱后弄丟,感到很糾結。
“雖然現在通信發達了,手機使用頻繁,但銀行對賬單、辦理的銀行卡都是經物業人員轉交,不是很放心,要是造成信息泄露就麻煩了。”家住赤巖小區的蔣先生擔憂地說。
大田縣郵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3年以來,城區新建8個新小區,僅1個安裝有信報箱,但城關只有十幾名郵遞員,工作量非常大。加上不少物業公司不愿意承擔信件轉接工作,不少住戶白天又不在家,需要郵遞人員多次投遞。“為此,這幾年都在貼錢,一方面用于建信報箱,另一方面是補貼郵遞人員的工資。即便如此,我們也經常被投訴。”
解難題:依然困惑重重
據記者調查,不僅在大田,我省的不少地方都面臨同樣的難題,信報箱缺口很大,信報箱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事實上,2013年1月1日實施的《福建省郵政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城鎮新建、改建、擴建的住宅小區、住宅建筑工程,應當將信報箱工程納入建筑工程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驗收,并與建筑工程同時投入使用。住宅信報箱應當按住宅套數設置,安裝在便于郵件投遞的位置,每套住宅設置一個格口。
同年7月,三明市郵政管理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城鎮居民住宅樓信報箱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是2009年10月1日以后,投入使用未安裝信報箱的住宅樓、住宅小區,由該居民樓的建設單位負責補建,所需費用由該居民樓的建設單位承擔;凡是2009年10月1日以前投入使用未
安裝信報箱的住宅樓、住宅小區,可以通過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或業主籌資等方式分層次逐步解決信報箱更新補建問題。
具體落實如何?“雖然相關規定下發了,但執行情況不樂觀。越來越多的新建小區投入使用,都沒有配套信報箱,我們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真心希望能快速解決住戶收信難,郵遞員投遞難的問題。”大田縣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此,記者采訪了大田縣住建局住房辦主任肖兆興,他表示,小區沒有配套信報箱有多重原因。“對于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住宅,本應由業主自行籌集資金,但不少業主不愿意出這筆錢,所以一直沒有實際行動;至于2009年以后的住宅,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商已經撤走,現在很難要求對方再補建信報箱。”
“那新建小區沒有配套信報箱,為何也可以通過驗收?”對于記者的提問,肖兆興沒做正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