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樓道里早已成“擺設”的老舊信報箱,讓方莊地區居民愁了好幾年,每年樓門長開會都在提,也總是解決不了。去年11月28日報道的《信報箱成“擺設” 誰來更換》刊登后,引起了居民熱烈的討論。 “總是糾結信報箱該由誰來管,天天進出樓道看著它讓人窩心。”芳城園三區的胡大爺給本報打來電話說,還是討論一下該怎么解決吧。還有居民提議“干脆我們自己掏錢換新的!”并且讓記者幫著打聽一個信報箱的成本是多少錢。針對更換信報箱,由居民自己集資是否可行?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了三個社區,由于各社區的實際情況不同,也就聽到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芳城東里: 先解決產權單位樓再用公益金
說到老舊信報箱問題,就不得不提及芳城東里。在方莊地區16個社區中,芳城東里是唯一一個靠社區得到解決的。社區居委會書記楊桂華介紹說,自己硬是帶著居民一家一家的“磕”產權單位,才要到了更換老舊信報箱的資金。芳城東里共七幢樓,其中1號樓是2006年才入住的商品房,不存在更換老舊信報箱的問題。其余六幢樓,在2008年的時候由財政出錢更新了三幢,剩下3、4、5號樓未改造。2009年楊桂華到芳城東里任職時,居民反映特別強烈的問題就是老舊信報箱。當年1月份楊桂華就去找了郵局,結果郵局就給了一個廠家電話。
“再等著有2008年的好政策,不知道得到什么時候了。”楊桂華說,剩余的三幢樓中,3號樓和4號樓是有產權單位的,5號樓是農轉居。在居民的強烈建議下,居委會就組織舉辦了一期社區論壇,由大家自己出招,“結果居民堅決同意改造。” 于是,楊桂華采取了“逐個突破”的辦法,“物業出一臺車,居委會出一個人,帶著居民去產權單位要錢。”國資委、市人大、市政府……八家產權單位,楊桂華他們一家家上門去“磕”。這筆錢并不好要,有的單位很痛快就給了,有的單位就這600元錢都折騰著跑了好幾趟。最終,3、4兩幢有產權單位的樓改造資金跑下來了。5號樓在得到理財小組的認可后,居委會動用了1.95萬元的公益金,就這樣將改造資金全都解決了。2010年“十一”之前,芳城東里剩余的三幢樓信報箱全部更換完畢,總共花了近6元。
“信報箱問題解決后,居民很高興。”而對于其他社區信報箱存在的問題,楊桂華說,芳城東里的經驗可以借鑒,有產權單位的樓還是得找產權單位,沒有的再由居民、居委會來協商解決,“只要征得理財小組成員的同意,一部分樓可以動用公益金。”
芳城園三區:
居民物業居委會三家分攤 對信報箱問題意見最大的,是芳城園三區,最早向本報反映的,也是城三區居民。記者走訪了解到,芳城園三區信報箱無法使用的情況比較普遍。據社區居委會統計,整個城三區16幢樓,有八幢樓的信報箱由于不同原因,無法使用。城三區有的樓,比如記者走訪的2號樓、5號樓,信報箱是已經更換過的密封式信報箱,但是箱門鎖壞了,一拽就開,影響使用;而12號樓、13號樓,還是90年代初期流行的小窄匣子,空間并不大,門兒上有一條縫,只能塞進普遍信件,如果是一沓報紙根本放不下。 5號樓樓門長馬瑞芳說,關于信報箱的問題,每年都在提,自己都提煩了。樓里有居民提議,大家自己集資來更換,“但這畢竟是一少部分人,其他居民是否有更換的意愿,還無法得知。” 14號樓的樓門長葉樹振建議,可以用分攤的方式來解決,即物業、居民、居委會“各出一部分”,具體分攤的比例可以協商,比如一個信報箱的成本約160元,物業和居民各掏50元,剩下60元由居委會的公益金來支付。另外,也有居民表示,可以“按需安裝”,也就是誰家需要更新就掏錢,這就涉及到樓道里的信報箱編號可能就不會是現在這樣按住戶順序編號了。 不過記者打聽到,這種方式不可行,郵局這一關就過不了。看到居民反映強烈,居委會也并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城三區居委會主任王磊介紹說,2012年,城三區居委會曾經動過用公益金來更換社區全部信報箱的念頭,公益金是夠的,并且也將計劃上報到了街道,但因為公益金應該是公益性事業支出,而信報箱屬于居民個人使用,資金的支出不符合條件,最終沒有通過。不過王磊也表示,全部動用公益金不符合條件,如果部分補助是可以的。 芳城園一區: 用電梯內的廣告費解決 記者在芳城園一區的民意調查過程中,對于信報箱是否能以居民集資的方式解決,遭到了“集體抵制”。原因是,芳城園一區每幢樓都有傳達室,雖然“破舊的信報箱讓人看了很不舒服,但是不換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城一區14號樓樓門長鄧大姐表示,居民集資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樓里的租住戶太多,這些人肯定不會出錢,“工作難做,錢還收不上來。”鄧大姐說,別說讓居民自己掏錢更換信報箱了,換門禁一戶10元錢,現在都還有不愿意給的。因此,城一區十幾個樓門長中,多數都持一個意見:如果郵局或是物業負責更換當然很好了,不給換就還是用舊的。 不過城一區10號線甲樓門長徐素芳提出了一個建議,她說樓內三部電梯,共12塊廣告,而且換得很勤,物業應該用電梯內的廣告費來解決居民的信報箱問題。“電梯內的廣告費,一部分收益是應該用之于民的!”信報箱問題究竟該怎么解決,歡迎居民提建議。 “總是糾結信報箱該由誰來管,天天進出樓道看著它讓人窩心。”芳城園三區的胡大爺給本報打來電話說,還是討論一下該怎么解決吧。還有居民提議“干脆我們自己掏錢換新的!”并且讓記者幫著打聽一個信報箱的成本是多少錢。針對更換信報箱,由居民自己集資是否可行?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了三個社區,由于各社區的實際情況不同,也就聽到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芳城東里: 先解決產權單位樓再用公益金
說到老舊信報箱問題,就不得不提及芳城東里。在方莊地區16個社區中,芳城東里是唯一一個靠社區得到解決的。社區居委會書記楊桂華介紹說,自己硬是帶著居民一家一家的“磕”產權單位,才要到了更換老舊信報箱的資金。芳城東里共七幢樓,其中1號樓是2006年才入住的商品房,不存在更換老舊信報箱的問題。其余六幢樓,在2008年的時候由財政出錢更新了三幢,剩下3、4、5號樓未改造。2009年楊桂華到芳城東里任職時,居民反映特別強烈的問題就是老舊信報箱。當年1月份楊桂華就去找了郵局,結果郵局就給了一個廠家電話。
“再等著有2008年的好政策,不知道得到什么時候了。”楊桂華說,剩余的三幢樓中,3號樓和4號樓是有產權單位的,5號樓是農轉居。在居民的強烈建議下,居委會就組織舉辦了一期社區論壇,由大家自己出招,“結果居民堅決同意改造。” 于是,楊桂華采取了“逐個突破”的辦法,“物業出一臺車,居委會出一個人,帶著居民去產權單位要錢。”國資委、市人大、市政府……八家產權單位,楊桂華他們一家家上門去“磕”。這筆錢并不好要,有的單位很痛快就給了,有的單位就這600元錢都折騰著跑了好幾趟。最終,3、4兩幢有產權單位的樓改造資金跑下來了。5號樓在得到理財小組的認可后,居委會動用了1.95萬元的公益金,就這樣將改造資金全都解決了。2010年“十一”之前,芳城東里剩余的三幢樓信報箱全部更換完畢,總共花了近6元。
“信報箱問題解決后,居民很高興。”而對于其他社區信報箱存在的問題,楊桂華說,芳城東里的經驗可以借鑒,有產權單位的樓還是得找產權單位,沒有的再由居民、居委會來協商解決,“只要征得理財小組成員的同意,一部分樓可以動用公益金。”
芳城園三區:
居民物業居委會三家分攤 對信報箱問題意見最大的,是芳城園三區,最早向本報反映的,也是城三區居民。記者走訪了解到,芳城園三區信報箱無法使用的情況比較普遍。據社區居委會統計,整個城三區16幢樓,有八幢樓的信報箱由于不同原因,無法使用。城三區有的樓,比如記者走訪的2號樓、5號樓,信報箱是已經更換過的密封式信報箱,但是箱門鎖壞了,一拽就開,影響使用;而12號樓、13號樓,還是90年代初期流行的小窄匣子,空間并不大,門兒上有一條縫,只能塞進普遍信件,如果是一沓報紙根本放不下。 5號樓樓門長馬瑞芳說,關于信報箱的問題,每年都在提,自己都提煩了。樓里有居民提議,大家自己集資來更換,“但這畢竟是一少部分人,其他居民是否有更換的意愿,還無法得知。” 14號樓的樓門長葉樹振建議,可以用分攤的方式來解決,即物業、居民、居委會“各出一部分”,具體分攤的比例可以協商,比如一個信報箱的成本約160元,物業和居民各掏50元,剩下60元由居委會的公益金來支付。另外,也有居民表示,可以“按需安裝”,也就是誰家需要更新就掏錢,這就涉及到樓道里的信報箱編號可能就不會是現在這樣按住戶順序編號了。 不過記者打聽到,這種方式不可行,郵局這一關就過不了。看到居民反映強烈,居委會也并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城三區居委會主任王磊介紹說,2012年,城三區居委會曾經動過用公益金來更換社區全部信報箱的念頭,公益金是夠的,并且也將計劃上報到了街道,但因為公益金應該是公益性事業支出,而信報箱屬于居民個人使用,資金的支出不符合條件,最終沒有通過。不過王磊也表示,全部動用公益金不符合條件,如果部分補助是可以的。 芳城園一區: 用電梯內的廣告費解決 記者在芳城園一區的民意調查過程中,對于信報箱是否能以居民集資的方式解決,遭到了“集體抵制”。原因是,芳城園一區每幢樓都有傳達室,雖然“破舊的信報箱讓人看了很不舒服,但是不換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城一區14號樓樓門長鄧大姐表示,居民集資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樓里的租住戶太多,這些人肯定不會出錢,“工作難做,錢還收不上來。”鄧大姐說,別說讓居民自己掏錢更換信報箱了,換門禁一戶10元錢,現在都還有不愿意給的。因此,城一區十幾個樓門長中,多數都持一個意見:如果郵局或是物業負責更換當然很好了,不給換就還是用舊的。 不過城一區10號線甲樓門長徐素芳提出了一個建議,她說樓內三部電梯,共12塊廣告,而且換得很勤,物業應該用電梯內的廣告費來解決居民的信報箱問題。“電梯內的廣告費,一部分收益是應該用之于民的!”信報箱問題究竟該怎么解決,歡迎居民提建議。